台湾面板的“两岸面板业的合作”计划
“两岸面板业的合作,是不得不做的事。在新一代显示技术上,两岸携手,正当时。”维信诺公司副总裁吴延德认为。
今年以来,郭台铭入股夏普,以及友达与奇美“两虎合并”的传闻,无不透露出台湾面板企业欲走出困局的躁动不安、左奔右突的探索。
“台湾面板业面临‘最大’、‘最小’的尴尬。”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行业研究部副主任胡春明分析,在全球面板业“三国四地”(日、韩、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格局中,台湾面板产能大,产线条数从1代到10代最多,但区域需求最小,面板业对外产能依存度最强。
台湾具备下游应用——中游面板——上游零组件的完整产业链经验,产能和产线数、经营模式、企业管理等方面均较为完善,但同时存在着供大于求、内需不足、缺少出海口、专业人才流失等诸多不利因素。
胡春明透露,最近几年,大陆对台湾面板的采购逐年增加,从此前的1000万片到今年6月份的3000万片,至今年7月份,奇美、友达在大陆出货量市场占有率为5成。但随着京东方及华星光电8.5代面板线量产及满产,年底,两大本土面板厂的市场占有率将由此前的不及10%上升为25%。此外,三星及LGD在大陆投资的高世代线也将投产,届时台湾面板的市场份额势必将受到挤压。台湾在世代线上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台湾业内有关面板业突围的探讨如火如荼。
台湾面板企业也实施行动,友达将重心转移至OLED新技术、新尺寸、四倍高清面板技术,注重对多价值型、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以求从技术层面维持差异化优势。
“中短期内,技术、产品差异化或是条路子,但长远来看,突破口还是海峡两岸的产业整合。”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认为。
“两岸要求不尽相同”
“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与大陆的合作是台湾面板业走出被动局面的最佳突破口。”胡春明透露,“两岸都有合作的需求,但又不尽相同:台湾方面希望大陆多出台刺激内需市场的政策,在关税上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给予更多市场供其销售。而大陆则趋向于上游产业链转移层面的深层合作,希望台湾能带来其节能环保的工艺,两岸能在新一代显示技术方面共建研发中心,共享技术专利。”
胡春明分析,台湾方面的诉求属于“治标不治本”,“单纯依靠开放市场或关税政策的某些优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LG、三星在大陆投资的高世代产线一旦投产,这些优惠等于无。”
据中国经济时报了解,能够体现台湾面板上游产业链转移策略的友达昆山8.5代线在完成基建工程后,就没有动静了。“设备采购还没有开始”,了解内情的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透露,而大陆方面则希望台湾能加快这一项目的推展进度。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该面板线项目停滞的原因可能有三点:友达处于亏损状态,没钱继续投资;出于全局考虑,担心该世代线投产后产能过剩;对面板市场供求关系及大陆市场没有明确判断,想继续观望。
“两岸面板业具备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互补合作基础。”李亚琴说,目前大陆面板主要以供应32吋电视面板为主,占整个电视面板尺寸种类总数的三分之一。今年本土面板产量为两三千万片,仍面临六七千万片缺口。6月16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卫民率大陆主要彩电厂商赴台采购共计3000万片液晶面板,以大尺寸、3D和高清面板为主,金额45亿美元上下。
“台湾面板厂商向大陆的迁移整合,有利于进一步利用互补优势、提高投资回报率,达到双赢。但有一点不容忽视,比技术层面上的合作更困难的,恐怕是民众情绪上的抵触。打破隔阂、增加共识,很重要。”李亚琴提醒。